對報廢車輛和 “ 黃標車 ” 上路的監管不力也是阻礙以舊換新推廣的一個原因,只要能夠繼續運營就還有利潤,若不是非得換車,大部分車主不會選擇多花那么多錢換購一輛新車。
鑒于這一尷尬局面, 2010 年,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將加大推進汽車 “ 以舊換新 ” 力度。
財政部、商務部于 1 月 19 日聯合下發《關于允許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與車輛購置稅減征政策同時享受的通知》前后,各地政府都在醞釀出臺相關的地方補貼政策。多個一線鄉村正醞釀出臺汽車以舊換新的地方補貼政策。 2009 年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浙江曾經相繼出臺地方版以舊換新補貼,現在多個城市也有意效仿,而天津的補貼政策有望近期出爐。此外,隨著中央政府對于汽車 “ 以舊換新 ” 補貼力度加大,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廣州等市也不排除調整原有補貼方案,加大地方財政的補貼幅度。補助提高的同時,有關部門對加強報廢汽車監督管理有關工作也進行了綜合安排。
補貼力度得到加強,市場的反映也更加積極了貼額度提高到 6000 元至 1.8 萬元,基本超越了二手車的售價,對二手卡車用戶提前更新的吸引力大大增加,以舊換新更劃算。輕卡、輕客的補貼金額占到車價的比例較高,受益大,不少業內認識都比較看好這塊市場的快速生長。
以舊換新補貼金額的提高,還是能對車市起到間接的正面撫慰作用。以往用戶更愿意把車輛送到二手車市場折現,但政策會促使局部原本傾向于購買二手車的用戶考慮直接購買新車,撫慰新車市場的同時,二手車收購價格也會下降,從而促使局部車主選擇以舊換新。
但對于一些對車輛監管不嚴的鄉村,補貼提高后直接的推動作用仍比較有限。尤其是對于大中型車輛,增加后的補貼額對于車價仍是無濟于事。
小結
以舊換新優惠幅度的增加,這也驗證了國家對汽車市場健康發展的久遠考慮。以舊換新政策如何加大推廣,獲得新生,值得期待。